三国之最风流_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中) (第3/5页)

的。
  徐州本来是没有什么草场、牧地的,然因徐州兵缺马,所以荀贞前两年时,在沂水等徐州州内较大河流两岸水草丰茂的地方,特地圈出了几块地方,用做牧场,以之养马。道路所见,就看到了一块这样的草场,草场中的草有半人多高,随着轻风起伏,如绿色的波浪。成群的马、羊出没其间,牧人挥着鞭子放牧,端的是一副农忙时候,草长马肥之景。
  前行路上,时见有大小不一的沟渠,从沂水中引出,向东、西延伸,长者十几里长,短者亦有数里之长,分布贯穿於两岸的田中。——这是陈登在琅琊国这几年施政的一项成果。
  如前所述,徐州河网密集,河水多,就便於发展水利,陈登之前在陶谦手下任典农校尉的时候,曾经巡视过徐州的全境,徐州各地土壤的肥瘠、河流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当时他就组织建设了些水利沟渠,现而下他执掌琅琊一郡,在水利方面更是大下功夫。
  这几年来,在对徐州州内各郡的政绩考核中,琅琊郡於水利工程此项,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当晚在即丘县城住了一夜,翌日继行。
  即丘离开阳百里远近,两天的路程。
  第二天,快到开阳县的县城时,荀贞看到县城东边,沂水对岸,连绵不尽的田地间,每隔几里就有一个小的“乡里”。
  荀贞命车驾停驻,下了车来,登高而望,指着那些“乡里”,问跟从上来的陈登,说道:“元龙,那些乡里就是屯田的黄巾降卒所居之地吧?”
  陈登答道:“禀明公,正是。”
  徐州本地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包括兖州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其中的妇孺老弱,及不堪为兵者,到现下为止,都已经安排完毕。荀贞把他们分散安置到了徐州各地,悉用之屯田。
  对他们进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十里地划一个屯,任命屯长为各屯的长吏。屯上又有曲,又有部,一如军事编制。
  此时他看到的那些“乡里”,就是各屯驻地。
  荀贞看了多时,说道:“明天咱们去屯田地看一看。”
  陈登应道:“喏。”
  到了开阳县城,入到郡府,荀贞略做休息。
  晚上,陈登当晚设置酒宴为荀贞洗尘,因为次日还有事情,酒也没有多喝。
  次日一早起来,如荀贞昨天所言,便由陈登,栾固、黄迁等为他引导,渡过沂水,到东岸视察屯田之所。戏志才等俱皆相从。
  到了屯田地,荀贞随便挑了个就近的屯,进去视察。
  安置黄巾降卒等的时候,荀贞专门给各地郡府下过命令,首先不许他们轻辱之,其次,要求妥善照顾。这时到此屯兵卒聚居的此里中观看,荀贞见屯中两条土路交叉,呈十字形,在两条路的两面,屋舍密集排列。——每屯的黄巾降卒等,也就是屯田卒的人数大约都在百人上下,加上家眷,多则三四百口,少则三二百口,不算很多,也不算少。荀贞粗略估算,此屯里中差不多有百十间房屋,刚好是够百户居住。房屋用土屋,相比茅屋已是很不错了。
  就近入了一家去看。
  这家屋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基本该有的东西,如床、做饭用的灶等还是齐全的。
  此屯里中住的屯田卒一早就携家带口的下地干活去了,里中没甚人,只有四五个孩子。荀贞等来前,他们应是在玩竹马,学大人打仗,荀贞等来后,他们丢下竹马等物,有的跑回了家,有的远远地躲在墙角,朝这边偷看。
  荀贞亦不喊他们过来问话,——都是小孩子,能问出什么来?但却已经注意到,这几个孩子尽管衣衫褴褛,可都没有到衣不遮体的地步,虽是皆不健壮,可能跑着玩,说明也没有饿着。
  戏志才去到了另一家,不多时出来,请荀贞过去。
  荀贞便去到此家。
  昏暗的屋中,戏志才左手提着右臂的袖子,右手掀开了屋角陶瓷小缸的盖子,笑与荀贞说道:“明公请看,这家想来是个会精打细算的,不与方才那家同,缸中颇有存储。”
  荀贞步至缸前,探头去看,见缸中有小半缸的粗粮。
  “正该勤俭才是。回头叫元龙令此屯屯长鼓励这家的户主一番,以给余下屯田户做个榜样。”
  出来屋外,荀贞站在里中路上远眺近顾,感受秋风习习,闻着从近处和远处田中传来的泥土、麦子芳香,他感叹心道:“我只是尽其所能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要说起来,对屯田卒的租税还是很重的,可昨晚我听元龙说,他们对我却感恩戴德。民生之艰,甚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