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博果尔重生_66 (第3/3页)
他不想自己亲自下手卸磨杀驴。 最终博果尔命人在下面单设了小桌,两人分两边坐下,酒过三巡,济度长叹了一声:“奴才今日入宫觐见,是想像皇上讨一个恩典。” 这个措辞有些含糊,可济度早就通过刚才表明了态度了,博果尔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朕初等皇位,四方未稳,尚还需要众位爱卿辅佐。” 福临“死”前,白莲教爆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起义,博果尔派出去平叛的是温郡王猛峨和自己的伴读阿楚珲。 济度早在统领逼宫之前就知道,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上战场的机会了,他会失去一位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可大清会多一位盛世明君。 正如福临若是没有失德,济度再看不上他懦弱的性格,也会尽心尽力辅佐他一样,等到福临病危大清眼看就要面临翻覆之灾时,也是济度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是真心实意期待着这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也从来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闻言笑道:“这是自然的,能为皇上鞍前马后,尽忠效劳,也是奴才等的荣幸。” 稍稍一停顿,他又道:“皇上有所不知,奴才自从阿玛死后,生怕亲王府的名声,忧思愁虑,日夜不得安寝。奴才请太医诊治过,说是日后都不得操劳。” 本来应该有皇帝亲自担任旗主的上三旗都早已经被博果尔收拢在手中了,加上他本来就掌控了的镶红旗,八旗中已经独具四旗。 济度手里捏着这个镶蓝旗旗主的位置,已经想要让出去了,不过他也知道博果尔肯定不乐意在这时候收回来落得个卸磨杀驴的坏名声,所以得一步步铺垫。 都“不得操劳”了,就表示他手头的大部分实权差事都要让出去,其余时间干些边角料的小差事,安心当个享福享乐的闲王,拖上五六年的功夫,自己就可以退了。 这笔生意还真的不亏,济度知道博果尔升勒度为亲王就是一种暗示,郑亲王一脉出了两个亲王,已经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荣宠了。 自己得主动把权交出来,博果尔才好放心用他弟弟,等几年后他的长子成长起来出来交际,博果尔照样还会重用的。 用经营这么多年的人脉和威望给弟弟和儿子铺路,济度还真没什么不满的,总好过现在看着鲜花似锦烈火烹油,其实一家子人都被放在火上烤。 什么时候博果尔正式把他的旗主之位撤下来,那就齐活了,可惜现在他还得先领着。 两人交谈了差不多三炷香时间,博果尔好生安抚了济度一番,还顺便塞给了他一个去盛京接人的任务。 主要是大清新换了主事的人,蒙古各部落当然就得进京请安,正好试探试探新皇帝对他们的态度。这群人得先去盛京再转道北京,大清就得派人去接,济度身份尊贵,又是实打实的实权派,派他过去应人,想必也能给部族首领吃颗定心丸。 根据上辈子的记忆,大清一二百年后,对蒙古还得采取拉拢手段,就算皇帝的后宫没有他们染指的地方了,可不知道有多少公主枉死在那片草原上。 福临在位时,也嫁过去了几位公主,他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年,嫁过去的都是从各个王府接入宫中的养女,这才几年的功夫,已经死了一大半了。 爱新觉罗家的女孩儿不能枉死,这笔账当然要算,但现在时机未到,还得先忍着。博果尔有时想想也觉得颇为憋屈,他头脑中的规划能排到一百年后,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现在都刚开了一个头,什么都得往后拖。 济度出发三天后,赫舍里氏诞下了一个女婴,博果尔为其取名为“宁楚格”,有东珠之意。 二格格满月时,济度跟蒙古各部落台吉汇合后一并返还京都,还发来了四百里加急,说蒙古部落想的还是和亲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