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200节 (第2/4页)
的时候,霍科长请沈烈和冬麦吃饭,新疆进出口公司的其它几个同事全都变了脸色,夸赞敬佩,完全没有了最开始的轻视,甚至看着霍科长,隐隐有些羡慕的样子,这么大的一个好处,怎么就让霍科长捞着了,看这夫妻两个的劲头,以后不知道能赚多少外汇呢! 旁边的天津和内蒙进出口公司听说了沈烈和冬麦的业绩,都有些吃惊,打听一番后,特意找了沈烈冬麦过去,要了名片,说是“有机会希望我们能合作”,也有的表示“我们也想去陵城考察一下你们的情况”。 新疆进出口公司的人一看这情况,就不乐意了,差点和天津内蒙进出口公司起了口角。 二十天的广交会结束了,沈烈买了飞机票,两个人乘坐飞机从广州前往首都,再从首都转乘火车回去陵城。 当飞机飞在高空上时,冬麦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只觉得心境开阔。 天地那么大,世界如此广阔,这辈子还有很多时间,他们可以努力奋斗,没有尽头。 *************** 这一年,可以说是沈烈的事业飞黄腾达的一年。 美国大杰瑞公司的两吨羊绒在如期交付后,很满意,并且签下了长期供货合同,而除此之外,还和日本东洋纺系签了供货合同,同时还陆续打入了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订单如雪花一般源源不断而来,两家工厂的梳绒机目前已经扩大到了五十台,就这么日夜不休地运转着。 规模扩大了,尽管有新疆进出口公司提供羊毛原料,但羊绒需求量大,羊毛还是供不应求,到了这个时候,之前沈烈让江春耕开辟的内蒙牧区背绒渠道就发挥作用了。 不过沈烈也意识到,只靠自己这些人背绒是不行的,要想进一步发展,自己不可能把整个供应链条所有的钱都挣了,要适当给别人生存空间,要学会借鸡下蛋。 恰好那天陵城羊绒商业协会成立,沈烈便成为了商会会长,在商会的剪彩仪式上,沈烈便提起了如今的牧区背绒。 他提到了羊毛这个行业,也提到了现在羊毛原材料的紧缺问题。 他表示,其实没有梳绒机,也可以搞这个行业,大家手头有些钱的,可以去内蒙去新疆收购羊毛,将羊毛背回来,自己不需要分梳,只需要转卖给这些有梳绒机的梳绒户,这样不就能赚取差价吗? 当然他也提出来,大家前往内蒙新疆的时候,可以带着本地的土特产去卖,这样卖了自己的土特产,再收购羊毛回来,里外里也能赚不少。 最后他表示,大家如果背回来羊毛,他看情况收,什么样的都有,价格再商量。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来了兴致。 梳绒机太贵了,一般人真得上不起这个机子,但是如果出去背了羊毛回来卖给沈烈或者其它梳绒户,倒是一个好主意。 现在梳绒户那么多,全陵城不知道多少,谁不需要羊毛,如果能背回来羊绒,那怎么都不愁销路。 因为沈烈这个提议,不少人都心动了,牛局长听说后,也觉得这个可行,于是鼓励大家出去搞羊毛,并且表示信用社可以适当提供小额贷款让大家周转。 商业局的领导都这么表示了,大家积极性一下子高起来,一时之间,陵城不少青壮年出发,前去内蒙搞羊毛,农村人不怕辛苦,更不怕脏累,跑过去牧区蹲着,将那些带着羊粪球的羊毛扒拉出来,一点点攒,攒够了一两百公斤就背回来,那些好一些的羊毛,他们背回来后,沈烈这里会收,能让他们有一公斤大概两三块钱的利钱,这么一来,一次背一百公斤的话,就是两三百块钱了。 如果去的时候,再带一些这里的土特产运过去那边卖,靠着自家土特产把来回路费捞回来,那背回来的这一百公斤赚两三百,就是纯赚的了。 当一个背毛户回来后,赚了两百多,大家都眼红了,都觉得这是好路子,于是庄稼下地后,农闲的时候,但凡有些本钱的,全都出去了,不光是去牧区,还会去那些羊绒加工厂,去收购零散的,一袋一袋地背回来,背回来后,有的卖给沈烈,也有的卖给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