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200节 (第3/4页)
梳绒户。 沈烈眼睛很毒,对羊毛现在也很挑,他看中的,贵一些他也要,但是看不中的,价格就会压得很低,一来二去,大家慢慢地眼光也都好起来了,学会了什么样是好的。 因为这个,挣钱的就不止是梳绒户了,那些上不了梳绒机的也开始背绒挣钱了,甚至于背绒的范围不光是内蒙古牧区的羊绒了,还有各纺织加工厂剩余的毛渣子,以及废旧羊绒大衣的回收品,收回来的这些原材料,自然又按照档次高低进行分类,会进行不同档次的深加工,流入不同要求的渠道。 陵城的羊绒业发展到今天,大家提到沈烈的时候,没有人直呼名字了,亲近的叫一声烈哥,不熟的都得恭敬叫一声沈总。 这个时候的沈烈,业务范围也扩大了不少,除了出售自己的羊绒,沈烈的双美进出口公司也开始代理别家的羊绒产品,从中适当抽取一定的利润。 陵城不知道多少羊绒户囤积下的羊绒,陆续送到了沈烈这里,在进行质量检测后,符合质量要求的陆续被沈烈卖出去,不符合的拿回去重新分梳,不断地有人通过沈烈将羊绒卖出去,陵城的羊绒也走向了国际市场,并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天津和内蒙的进出口公司陆续也过来陵城考察,由商业局接待,接待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一个名字:沈烈。 他们是听说沈烈的事迹才来的,新疆捷足先登和沈烈合作了,他们也想了解陵城羊绒的情况,寻求合作机会。 对于这种情况,由陵城商业局牵头,前往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洽谈,最后终于商定,由新疆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和沈烈三方联合建立三美联合公司,并将沈烈之前的加工厂合并进来,如此一来,公司的规模一下子翻倍,达到了七十台梳绒机之多,拥有了几千平米的厂房。 订单源源不断,也不过是一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七百万的营业额,为国家赚外汇三百五十万,纯盈利三百万。 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还特意为陵城的羊绒命名,命名为精梳山羊绒,这样从命名上就和天津的kvt和内蒙的kvs区分开。 陵城精梳山羊绒名扬海内外,沈烈发财了,一下子发了大财,这是所有的人穷尽想象力都无法想明白的,三百万,这得多少辈子花完啊! 不过对于沈烈来说,他更欣慰的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陵城积压的大量羊绒终于全部卖出去了,不少羊绒户挣钱了,岌岌可危的陵城经济有救了,一切都好了起来,梳绒机价格重新涨起来了,大家纷纷想安装梳绒机挣钱了。 而此时的陵城羊绒业,为了进军国际奋斗的也不止是沈烈。 彭天铭和甘肃外贸裘皮科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彭天铭的羊绒源源不断地运往甘肃,又由甘肃外贸进行出口,同样也走向了国际市场。 孟雷东谈成了上海的市场,解决了一部分销路,之后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和沈烈合作,沈烈出谋划策,由三美公司进行代销,总算是将囤积的羊绒全部出清,公司业务进入了良性循环。 到了这个时候,孟雷东回想过去,对沈烈感激不尽。 曾经有过一些私人的摩擦,但是关键时刻,人家能在占尽上风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让自己不至于被逼到走投无路,这就是人家的气量。 孟雷东这个人好面子,并不愿意低下头,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这一年,在三美集团的年底庆功晚会上,孟雷东举起酒杯给沈烈敬酒:“我这辈子没服过谁,这次真是服了你,沈兄弟,你就是咱陵城羊绒的大救星,也是我孟雷东的恩人,今天是三美集团的好日子,我不说别的客气话了,敬你三杯。” 说完这话后,他自己连干三杯。 在场的,大多数都知道沈烈和孟雷东的那些过往,看到此情此景,全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第155章 归来 时代的巨轮滚滚前行,八十年代后期,外贸体制改革为陵城走向国际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国际羊绒制品价格高涨,羊绒原产品也随之水涨船高,除了原